作者:少言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个大鱼缸里,每一刻都有小鱼被吃掉。

2021年,有车企高歌前进,也有车企一片黯然;有汽车人远走他处,更有初生牛犊试图破局;有大手笔开疆扩土者,亦有卖身还债者。

造车企业新一轮产能扩张已开始

近日,长城汽车在华东和西南地区动作频频。

有消息称,长城汽车正在接手位于湖北大冶的众泰旗下的汉龙汽车工厂。至此,长城汽车在国内已拥有十一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河北保定、河北徐水、天津、山东日照、江苏泰州、江苏张家港、浙江平湖、重庆永川、湖北荆门、湖北大冶,以及江西上饶。

其实,2021年6月,长城汽车就对外宣布与上饶市正式签约,接盘汉腾汽车二期工厂。这意味着,长城汽车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开启了两处生产基地。

而最近,长城汽车接盘比速汽车的消息让长城汽车在重庆的布局更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除长城汽车外,比亚迪在扩张产能方面也有动作。基于2021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的飞速增长,提不到车的车主让比亚迪深陷汽车产能不足困扰。

2021年12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在大乘汽车产业园区内看到了比亚迪项目的施工队。原大乘汽车的生产基地也将变成比亚迪抚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配套项目。

而作为在汽车供应链方面相对“封闭“的整车厂商,比亚迪不只新建汽车生产工厂,在动力电池等汽车重要零部件方面也在加码产能扩张。

自主品牌中,受产能不足影响较早的吉利汽车也曾深陷“产能焦虑“。2016年,吉利博越的“供不应求”让安聪慧十分头疼。2017年,吉利斥资18.3亿元收购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如今,吉利汽车在国内总产能规模约为300万辆,但仍在通过重组和收编的方式扩张产能。2021年1月,吉利汽车参与力帆汽车的重组上市,李书福从尹明善手中接手力帆股份,并最终成为力帆股份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其实2021年汽车市场最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这一年也是新能源车逐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新能源车产能成为不少造车新势力的争夺重点。

2022年,海马汽车将不继续为小鹏汽车进行代工生产后,自建工厂成为必须。2021年8月18日,小鹏汽车肇庆二期项目动工,肇庆基地整车设计年产能将从10万辆提升至20万辆。此外,小鹏汽车第二个整车制造基地广州智造基地正在建设中,武汉智造基地也于2021年4月8日签约。

靠单品理想ONE走量的理想汽车,也对自身的产能有着严格要求。2021年6月,就有消息称理想汽车或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这个工厂是北京现在在国内最早建立的一个整车制造工厂,年产能30万辆。

新跨界造车的小米也在提前布局产能。据了解,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两期建设整车工厂累计年产量预计为30万辆。

2021年11月,马斯克宣布计划在德国柏林建立一个“超级工厂”以及工程和设计中心。此外,近期特斯拉计划在其位于中国的上海超级工厂增加员工人数50%。

汽车市场的大时代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有车企风光扩产,也有不少车企黯然神伤。

2021年,众泰汽车的重组问题时刻受到市场关注。2020年底,因母公司资不抵债,最终宣告破产。2021年11月底,金华中院裁定批准众泰汽车重整计划。2021年12月29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7位股东将其持有的24.22%众泰汽车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庞大汽车的黄继宏行使,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继宏。

不过,众泰汽车的重整并非易事,新实控人入主后的发展才是关键。

同样陷入重整的还有华晨汽车。2020年末,欠债上千亿元的华晨汽车就已被申请破产重整,但直到现在华晨汽车依然没有重整完毕。2021年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请,华晨汽车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21年8月宝马中国以16.33亿元收购“华晨中华”汽车品牌。

当然,大乘汽车也是失意者之一。

天眼查APP显示,大乘汽车董事长已经被限制消费,江西大乘汽车有限公司未履行总金额为1.25亿元。2021年前11个月上险量为173,11月的上险量为2辆。大乘汽车已经走在市场边缘了,其生产基地也已经被瓜分。

据了解,除了比亚迪接手了大乘汽车的生产基地外,大乘汽车另一生产基地常州市金坛生产基地已被李一男创立的新创造车企业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接盘。

在自主品牌重整雄伟的时候,合资品牌却迫于市场压力处于市场调整当中。

比如,2021年8月30号,一汽马自达在官方微博上发了最后一条微博,宣布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的业务将会合并,马自达在中国仅有长安马自达一家合资公司。

再比如,2021年12月,东风汽车挂牌转让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宣告这家由东风、悦达和起亚三方合资品牌正式分家。

当然,无论是大肆扩张,还是被迫兼并重组,都是市场资源的再次划分。

据工信部消息,2021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均同比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3年下降局面。而支撑如此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需要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产能。

因此,生产基地的争夺及变化也看起来顺理成章——中国地域广阔,更全面的生产基地布局更多的体现在对市场的开拓作用。越靠近消费市场,对消费需求的反馈就越及时。在全球市场,海外生产基地的作用更加明显,目前全球多数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都会建立合资工厂,这些合资工厂也帮助品牌走进中国市场。

然而汽车制造是一项重资产。当前的汽车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并且中国的汽车品牌众多,但大型企业占比并不多。这也意味着,在小品牌竞争淘汰的过程中,他们的生产资源更容易造成浪费。

因此,便随着汽车市场变化的大时代来临,整个汽车市场也开始上演新一轮的并购重组。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