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msu

长城汽车的故事犹如一部逆袭爽剧。从一座负债200万的保定60人小厂,到市值一度突飞猛进撞破4000亿大关的汽车帝国;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到产品远销全球170多个国家的“中国品牌新名片”,长城汽车用35年的光阴书写了一部中国汽车工业的奋斗史诗,也见证并引领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弱到强,从荒芜到繁盛的每一步跨越。

回望来时路,在“长城长·35周年开放日”的活动现场,董事长魏建军以“让国家放心、让消费者放心、让员工放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更为鲜活更具担当的长城汽车。这座以“靠谱”为底色的汽车王国,正在用硬核实力诠释着中国制造的新内涵。

技术突围:从“卡脖子”到“全球供应”

“造车,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深耕行业35年的汽车老兵,魏建军是亲历过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被外资合资压着打的那批人,那时的“中国制造”只能在合资品牌看不上的低端领域苟延残喘,处境艰难。

尽管时过境迁,中国自主品牌早已凭借着刻在骨子里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技术为根”的理念已然根植在了每一个汽车人的血脉里。

上世纪90年代,长城汽车还是一家在关键部件上要依赖外部采购的小厂。而如今,在徐水工厂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城汽车用10余年的时间成为全球唯二完成双领域垂直整合的车企。

这家工厂包括整车厂、冲焊物流园、综合性能试验场、配套零部件园区和生活区5大部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SUV生产基地,且无论哪个区域都要力争做到“国内领先”。

比如冲压车间,其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拥有18台压力机,最大冲压吨位达2400吨,具备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水准可与国际性大中型成套冲压机械设备相媲美;焊接车间自2015年建成投产以来,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白车身骨架精度合格率达96%,达到自主汽车行业领先水平,与世界级造车工场不相上下;总装车间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总装工程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场考察时曾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放在汽车产业亦是如此。长城汽车是一家十分舍得在研发上“砸钱”的企业,目前,其研发团队已达到了2.3万人,研发投入连续3年超百亿,且计划2025年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

这份投入带来了丰硕的成果。长城自主研发的柠檬混动DHT技术打破了合资品牌的长期垄断;咖啡智能2.0智能座舱GPU图像处理能力提升3.5倍以上,跻身行业前列;Hi4 – G混动重卡技术撬动了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的商用车蓝海。

更令人骄傲的是,长城汽车不仅用研发投入在多项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封锁,还实现了反客为主。据“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长城集团获授权专利2962项,其中新能源汽车专利1118项。截至2025年6月底,长城汽车集团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授权专利近3万项,成功掌握科技话语权。

这一话语权还延伸至供应链领域。在《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长城汽车集团旗下的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精工汽车三家企业同时上榜,去年收入合计达到97.47亿美元。这意味着长城汽车不仅实现了核心部件100%自研、降低了造车成本,还能通过向国际品牌供应核心部件开辟利润增长新引擎。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众多企业仍为“赚钱”而发愁的当下,长城汽车却能交出一份亮眼的业绩成绩单。

当然,长城汽车所肩负的使命远不止在诡谲的车市竞争中“独善其身”,更是要带领中国智造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因此它的全球化布局呈现出了独特的“技术倒灌”特征,从将Hi4混动四驱技术带到巴西乃至拉美,到在泰国培养200多名本地工程师,创造23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超过50家本土供应商发展,长城汽车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了中国车企在全球的形象,赢得了国际尊重,展现了中国“出海者”应有的担当。

一颗螺丝都不放过的“安全堡垒”

“为了安全,不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没有任何东西比人命更贵。”魏建军的这一理念,是长城汽车35年来坚守用户人身安全底线的生动写照。实验室里每一次引擎的轰鸣、每一次碰撞的巨响,都是长城汽车对生命的敬畏与叩问。

在安全实验室的投入上,长城汽车向来不遗余力。徐水试验场总投资超过10亿元,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包含高速环道、动态广场、测试山、城市广场和操纵性路等13个测试模块、100余种典型特征路面,道路总里程超50公里。它不仅是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唯一通过国家认可、具备公告检验资质的综合性整车性能试验场,还面向全社会开放。这一慷慨之举足以说明,长城汽车不仅关注自身品牌安全,更心系整个汽车产业的安全,这是一家民族企业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大格局。

此外,长城汽车的实验室也承载着中国汽车安全标准的进化史,颇有与时俱进之感。

比如2008年长城汽车建成了中国车企首个碰撞试验室,随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用车和交通事故场景的日益复杂,该试验室进行了多次升级与扩建。2021年,总投资5.1亿元、总面积达5.7万平方米的多角度碰撞试验室建成,成为亚洲最大试验室,相当于10来个标准足球场。

2015年,长城汽车又建成了中国自主品牌首个环境风洞实验室,可模拟-40℃至60℃极端温度、5%-95%湿度范围,创造最高300km/h风速——这一指标至今仍是国内唯一。

但仅有被动安全远远不够,曼德睿博感知实验室应运而生。作为目前行业内最前沿之一的毫米波雷达定制暗室,它支持20+项雷达目标模拟、校准标定、射频天线测试、保险杠材料分析等全场景测试需求,直接影响着雷达性能上限和系统安全性。

魏建军认为,试验室不仅是验证场所,更是研究的基础。长城汽车通过实验积累数据,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形成“安全验证闭环”。正如魏建军所说:“安全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碰运气碰出来的。”当某些新势力用“自动驾驶”包装L2级辅助驾驶时,长城工程师正用每秒4000帧的高速摄像机捕捉碰撞瞬间,用1亿元成本的假人矩阵推演10万种伤亡可能。

但长城汽车给人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其不仅注重构建“安全堡垒”,还十分重视用户驾乘舒适度,为此斥资3000万人民币建成NVH实验室。NVH是衡量汽车豪华感与品质的关键指标,随着消费者对舒适度要求的日益提高,该实验室也被用于研究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这份用心与诚意,让长城汽车毫无意外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获得良好的品牌口碑。2024年长城汽车横扫中国燃油车用户满意度CACSI大奖,一举拿下6个第一,包含3个车型奖与3个服务满意度奖。一个把用户放在心上的车企,注定会走得更远。

培育汽车人才的理想国

当某些企业还在歌颂苦难,将“员工高烧不请假”、“为不影响工作将孩子送去寄宿学校”视为一种骄傲时,长城汽车直接给出了具有标杆意义的“满分答卷”。

2021年,长城汽车投资150亿的“爱情城”综合体破土动工,涵盖住宅、商业、公园全业态。30个高品质社区、2.4万的多套住宅交付的背后,是长城汽车给予员工的安居之所。但长城汽车的员工关怀不止于此,它甚至将员工的子女都纳入了“关怀”范围之内。

2014年,由长城控股公司投资的爱和城教育科技集团成立了第一所幼儿园,时至今日,其已发展为一家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5年一贯制教育以及早教托育、艺体培训等多元化业务的集团公司,为70%的员工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

长城汽车的这份“人情味”不仅体现在员工生活上,更体现在了员工的工作中,它的人才培育体系极具创新价值。当“35岁是一个坎儿”在职场广为流传时,长城汽车偏要打破这一桎梏。在35岁生辰之时,长城汽车开启了“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魏建军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35岁不是简历的结束,而是人生履历的新开始!”

一直以来,长城汽车都在倡导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和人才成长生态,以公平公正的人才机制和畅通无阻的晋升机制,帮助每位员工准确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将个人优势发挥到极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末,长城汽车发放了40亿奖金,以此体现对员工贡献的重视与回馈,并构筑了“以贡献定回报”的价值导向。

在生活上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上帮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长城汽车用“暖心”换取“核心竞争力”,与员工达成双向成全。员工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打造优质产品,助力长城汽车取得优异业绩,构建雄厚资金,再反哺员工更好的福利,实现良性循环,这样的企业必将长盛不衰。

今年二季度,长城汽车在营收、净利润和销量上都实现了“历史最佳”季度表现。站在三十五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长城汽车之所以能在动荡的行业环境中屹立不倒,关键在于其构建起了在国家、消费者和员工之间的三重信任。从打破外资技术垄断到引领中国汽车出海,从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到唯一通过国家认可的综合性整车性能试验场,长城汽车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民族汽车品牌的责任与温度,这也是其喊出“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这一口号的最大底气。

35岁正当年,长城汽车正扬帆!

作者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