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msu

年初吹的牛年末能否实现,一般年中时就能初见端倪。随着2025年7月的来临,各大造车新势力也纷纷献上了年中“成绩单”,那么它们的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究竟如何?谁能达到全年目标的50%以上呢?答案却出人意料:有且只有小鹏汽车。

根据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截至6月底,仅有小鹏汽车一家新势力车企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50%,完成全年38万辆目标的51.9%,成为上半年表现最为亮眼的品牌。零跑汽车以44.33%的完成率位居第二,小米汽车则以42.9%的完成率排名第三。这三家车企共同构成了2025年上半年新势力阵营全年目标完成率的“第一梯队”。

零跑汽车领跑 小鹏翻盘 理想承压

零跑汽车的持续霸榜近乎是毫无悬念的。数据显示,其6月交付量高达48006辆,同比增长超过138%,上半年累计交付量更是达到了221664辆,连续4个月稳坐榜首。零跑汽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高性价比策略,C系列车型在10万-20万元家用车市场形成了稳定的规模效应。正如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所说“物超所值用户才会买单”,全域自研的技术实力,为零跑汽车持续实施低价高配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成为了其屡夺新势力销冠的制胜法宝。

小鹏汽车则以19.72万辆的累计销量位列第四,不仅超越了其2024年全年销量,更凭借相对保守的38万辆年度目标,成为了新势力中全年销量完成率最高的品牌。具体来看,小鹏汽车6月新车交付量高达34611辆,同比激增224%,连续8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大关;第二季度累计交付新车更是达到了103181辆,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小鹏汽车的出色表现,主要归功于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车型的持续热销。数据显示,小鹏MONA M03订单占比稳定在80%以上,上市至今已连续10个月交付量破万;小鹏P7+累计交付量已超62000台,连续7个月蝉联15万-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冠军;此外,小鹏X9、小鹏G6的销量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小鹏X9第二季度交付7451台,同比增长41%,2025款小鹏X9上市后更是连续两个月蝉联纯电MPV销量冠军;小鹏G6 6月交付量也达到了8700台。

小米汽车作为行业新秀,销量表现同样抢眼,仅凭SU7一款车型和一期工厂,便实现了15万辆的交付量,完成了上调后35万辆目标的42.9%。6月底上市的小米YU7更是以18小时内订单突破24万辆的成绩,刷新了行业纪录。随着二期工厂的投产和YU7的交付启动,小米汽车下半年有望迎来新一轮销量高潮。不过这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即便二期工厂7月投产,产能爬坡仍需时间,24万台新车订单可能需要1年以上才能交付完毕,部分用户甚至要等到2027年初。因此,小米汽车未来能否经受住考验,仍需打个问号。

相比之下,曾经的新势力领头羊理想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20.4万辆,虽位列第二,但以其64万辆的年度目标来看,完成率仅为31.9%。理想汽车过度依赖增程式技术的弊端已经显现,纯电转型进展缓慢也制约了其市场表现。蔚来汽车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上半年累计交付11.42万辆,仅完成44万辆年度目标的25.9%。

其他品牌方面,鸿蒙智行上半年累计销量已达20.4万辆,在新势力销量榜中位居第三,但由于设定了100万辆的宏大目标,完成率仅为20%左右,成为主流新势力中目标完成率最低的品牌。深蓝、极氪、岚图等品牌上半年销量在9万-15万辆之间,但目标完成率普遍在30%以下,反映出目标设定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目标完成率的背后:策略和理性

观察上半年表现较为优秀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可以发现,战略正确和务实是它们取得漂亮成绩单的一大原因。

小鹏汽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技术普惠”战略,将高阶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下放到15万级市场。2025款小鹏G6更是以17.68万-19.88万元的定价大幅低于2024款,全系标配高阶智能驾驶系统XNGP,成功吸引了注重科技体验的年轻消费者。小鹏P7+作为行业内首个提出“油智同价”理念的车型,成功吸引了一波油车用户。据悉,每售出3台小鹏P7+,便有1台来自燃油车置换,其中德日系品牌车主占比高达40%,这也让其在25万-30万元细分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零跑汽车则通过成本控制和配置越级在10万-20万元市场建立了坚固壁垒。零跑汽车B10车型以9.98万-12.98万元的定价直接冲击比亚迪元PLUS等竞品的腹地,其配备了同级罕见的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芯片,以“半价理想L6”的策略吸引家庭用户,拉爆了性价比。此外,零跑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曾表示:“零跑汽车的三电系统、CTB电池、电池热管理、智能驾驶等能力都是平台通用,能够有效摊薄成本。”这也让其在保持低价的同时维持了合理利润。

相比之下,部分目标完成率不佳的品牌在产品策略上存在明显短板。理想汽车过度依赖增程式技术,这也让其在多地取消绿牌优惠政策后面临了不小的挑战。虽然6月推出的MEGA Home版销量超预期,让理想MEGA成为50万元以上不分能源形式的MPV销量冠军,但理想汽车的产品线依然单一,计划在下半年推出的i8和i6两款纯电SUV市场接受度究竟如何仍是未知数。

蔚来则面临着高端市场饱和、中端市场失利的双重挑战。此前,蔚来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坚守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的定位,确实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局限在了一个容量较小但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当问界M9、理想L系列等增程式或混动车型凭借“无里程焦虑”的优势快速收割高端家庭用户时,蔚来引以为傲的换电模式却正被用户吐槽机械故障率高、排队时间长等问题。而换电站的高额成本和低利用率更让其成为了蔚来的“资金黑洞”。此外,本应承担走量任务的乐道品牌也未能履行其使命,定价更是有些脱离了市场预期。L60起售价20.69万元,远高于用户预期的14万-15万元区间,而小鹏Mona M03以12万元起售迅速走量。

此外,从整体趋势来看,目标设定回归理性也将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小鹏汽车、小米汽车等目标完成率领先的品牌,普遍将2025年目标增速控制在相对合理的区间,而这种保守稳健的策略为它们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相比之下,那些完成率较低的品牌就显得较为激进了。蔚来设定的44万辆目标相当于较2024年销量翻倍,深蓝汽车50万辆的销量目标较2024年实际销量增长超过100%,还有理想汽车年初设定的70万辆、鸿蒙智行的100万辆。在这个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车企从增量市场逐步转入存量竞争的时代,激进的年销量目标难免会让品牌陷入被动局面,理想汽车想必已深有所感,因此5月时将年销量目标下调至64万辆。

总而言之,众车企能否如愿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在年中已初现端倪。当车市进入下半场,部分完成率持续低迷的品牌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对于完成率较好的品牌而言,如何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将是它们所要面对的最为关键的挑战。而其他完成率较低的品牌,究竟能否在下半年中逆风翻盘?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Wang